對第一(城南)污水處理廠覆蓋范圍約140km 污水管道進行普查,提出普查方案及技術措施,提交普查成果。普查成果主要包括: 管線測繪成果電子地圖,包括污水管網平面位置、高程、埋深、走向、規格、材質,檢查井坐標、高程與數量,排水口位置和數量等。
管網檢測疏通內容:
對污水干管進行CCTV 檢測,長度約26km,查明污水干管破損、變形、淤積、通暢狀況等,檢測過程應符合《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》的要求; 提出檢測方案及技術措施,提交檢測報告;對需要疏通的管道進行疏通。
檢測、疏通涵蓋的管道材質有砼管、HDPE雙壁波紋管、玻璃鋼管、球墨鑄鐵管、PE 管;涉及的管徑300-1100mm;涉及的埋深1-11m。檢測發現存在結構性缺陷共13處、功能性缺陷21處,檢測段基本覆蓋了城南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范圍,較精準地反映了污水干管的基本情況。
普查總結如下:
(1)污水干管應盡量保持在軸心以下水位以保證正常運行,污水處理廠建設應與管網污水收集量同步配套。
(2)新建設管道除進行傳統的閉水試驗還必須同步進行CCTV視頻檢測,并規范驗收交接程序。
(3)管材質量應達到設計標準,施工過程中按標準回填、降水、環沙、壓實到位;交叉施工過程中應避免施工機械對管道造成的二次傷害;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要加大管道的負荷設計,避免超出設計荷載而形成對管道的間接傷害。
(4)所有管網每年進行30%以上的疏通、檢測等常態養護,這樣三年可維保一輪。每五年左右進行一次結構性檢測,同時在資金和設備上給予充分的保證。
(5)市政單位在進行市政工程交叉施工時,應加強監管,嚴禁未經許可掩埋檢查井等管網附屬設施。相關部門要形成溝通機制,對已掩埋的要限期整改到位。
(6)小區內部及部分道路雨水接入污水的現象較為普遍,應加大整治力度。
(7)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,進行規范化管理。